“自2015年后,我國鍛件產量持續增加,到2018年達到1208.1萬噸,同比增長4.8%;2019年中國鍛件產量達到1269萬噸,同比增長5.04%。”
——觀研報告網
ChinaBaoGao.com
政策名稱 |
時間 |
頒布機構 |
主要內容 |
鍛造行業“十三五”發展綱要 |
2015年 |
中國鍛壓協會 |
提出未來五年鍛造行業發展趨勢,鍛造行業在精密鍛造、自動化、數字化及信息化鍛造等方面將有發展。管理規范、工藝手段齊全、設備先進實用、產品特色強和企業文化現代的鍛造企業將獲得生存空間。 |
船舶配套產業能力提升行動計劃(2016-2020) |
2015年 |
工信部 |
重點提升船用低速機、燃氣輪機、噴水推進裝置及油船貨油區域的艙室設備的研發制造能力。燃氣輪機:按照輕型和重型燃氣輪機并行發展的戰略部署,發展40兆瓦級間冷循環和簡單循環燃氣輪機技術和產品、300兆瓦級F級和400兆瓦級G.H重型燃氣輪機技術和產品,發展船用燃氣輪機動力裝置系統集成、葉片等核心配套技術和能力,建成燃氣輪機試驗電站并網試驗運行。發展和完善高水平的燃氣輪機,創新研發體系。 |
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|
2016年 |
國務院 |
突破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核心技術,加快大型飛機研制,推進感知先飛機、直升機、通用飛機和無人機產業化。 |
裝備制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 |
2016年 |
質檢總局、國家標準委、工信部 |
系統制修訂液壓件、緊固件、彈簧、密封件等量大面廣的基礎零部件(元器件)標準;鋼材、有色金屬、電子專用材料、有機和復合材料等基礎原材料標準,特別是耐高溫高壓、耐寒、耐腐蝕、耐磨材料標準;金屬成型、金屬加工、熱處理、鍛壓、鑄造、焊接、表面工程等基礎工藝標準,提升可靠性和壽命指標。 |
關于發揮民間投資作用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指導意見 |
2017年 |
工信部、國家發改委、科技部、財政部、環保部、商務部、中國人民銀行、工商總局等 |
提出主要任務參與工業基礎能力提升,培育一批專注于核心基礎零部件(元器件)、關鍵基礎材料和先進基礎工藝細分領域的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。 |
數據來源:觀研天下整理
在制造成本中,目前鍛造行業上游直接材料包括碳鋼、不銹鋼、合金等,成本占據了鍛造行業比重的70%以上,原材料價格情況對鍛造行業影響較大;其次是制造費用,成本占比為18%。
2019年中國鍛造行業制造成本結構
數據來源:觀研天下整理
根據數據顯示,自2015年后,我國鍛件產量持續增加,到2018年達到1208.1萬噸,同比增長4.8%;2019年中國鍛件產量達到1269萬噸,同比增長5.04%。
2013-2019年中國鍛件產量
數據來源:觀研天下整理
業務收入方面,目前我國鍛造行業企業中,鍛件業務收入在10億以上的企業數量不多,2019年僅有恒潤股份的鍛件業務收入達到11.05億元,國內排名第一;其次是派克新材,鍛件業務收入為8.03億元,同比增長33.79%;然后是三角防務,業務收入為57976.11億元。
2019年中國主要鍛件生產企業鍛件業務收入
數據來源:觀研天下整理(LJ)